在武漢,有這么個神奇的建筑,它叫“古德寺”,很有東南亞風格,像教堂、像清真寺、又像希臘神廟,但光看外表,誰又能想到,古德寺,竟是一個漢傳佛教的尼姑庵!
古德寺始建于清光緒三年(1877年),至今有141年的歷史。原本只是一間小小的土房子,到民國初年,印度、緬甸佛法東傳,一種叫“阿難陀式”的建筑風格傳入中國,古德寺,就是中國唯一的阿難陀式佛廟。
這里沒有傳統(tǒng)寺廟的對稱院落、飛檐翹角,只有50多位比丘尼,把這座神奇的佛教建筑當成家,每天誦經(jīng)禮佛,安心地修行。
古德寺位于武漢市江岸區(qū),是武漢的老城區(qū),離長江不遠,但要想找到它,并不容易。
左右是“二炮”部隊和空軍醫(yī)院,前后是學校,古德寺就這么被包圍在了尋常街巷中。要不是樓房縫隙中冒出了幾個頗有異國風情的穹頂,和鬧市的氛圍格格不入,甚至沒有人會注意到古德寺的存在。
古德寺歷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唐代,那時就有五間土房子。光緒三年(1877年),開山始祖隆希法師在這里建起一座小小的寺院,起名“古德茅棚”,取的是“心性好古,普度以德”的意思。
1912年,為感謝古德茅棚僧眾在辛亥革命中救死扶傷,孫中山到訪,在此憑吊烈士。后來由住持昌宏法師主持擴建,才改名“古德寺”,最鼎盛時期占地約有2萬平方米,與歸元寺、寶通寺、蓮溪寺并列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一。
1914年,黎元洪更是親自為寺廟書寫題名。
1954年10月,周恩來陪同印度總理專門來古德寺參觀。很多外國大使來到這里,也對中國有這樣一座多元風格建筑非常驚奇。
歷經(jīng)戰(zhàn)爭年代、自然災害,古德寺唯有圓通寶殿完整地保留下來。
漢傳佛教寺院,建筑風格大多傳承于唐宋,有對稱布局、黃瓦紅柱、飛檐斗拱。為什么在中國,會出現(xiàn)古德寺這樣的建筑?
光是建筑風格,數(shù)得出來的,就有6種:
古德寺設計師的身份已經(jīng)遺失在了歷史中。近年來,比丘尼們也在為文物保護收集資料。但古德寺神奇的建筑風格,多半是因為民國時期西風漸進,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。
大殿占地1120平米,上塔下殿,內(nèi)高16米,外部加上塔,高25米。這個大殿,最初建了13年。
關于寺院的外觀,還有一個傳說。當時的住持昌宏法師,在打坐入定時,看見了寺廟的模樣。出定后,請人把禪定中的那座寺廟畫了下來,后來就成為古德寺圓通寶殿現(xiàn)在的樣子,類似緬甸、印度的建筑風格,結合一些中國特色。
殿頂九座佛塔,像風向標,又像十字架。中間五座代表五方佛,四個角上的代表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。從平視的任意角度看,只看得到七座。這是根據(jù)“七顯二隱”的中國佛教建筑元素設計的。
玫瑰花窗,形似基督教堂風格,卻沒有七彩玻璃,而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鏤空雕刻。
雕刻有孔雀、獅頭、白象、金翅鳥,看似是東南亞元素,其實和漢傳佛教的佛法相通。古德寺果妙法師介紹:“佛經(jīng)也講天龍八部護法神,大鵬金翅鳥就是護法神。佛陀說話如獅吼,雕刻都有佛法的含義在里面。”
大殿主要供奉三尊佛像,中間是本師釋迦摩尼佛,東邊是藥師佛,西邊是阿彌陀佛。背面是飄海觀音、溫煦菩薩、普賢菩薩。
一般寺廟大殿供奉十八羅漢,古德寺在大殿兩側供奉二十五圓通菩薩,這也是“圓通寶殿”得名的原因。
懸掛的幾面幢幡寶蓋,繡著大悲咒、彌陀經(jīng)、明眼咒。幢,是佛教中的莊嚴具,過去在寺廟門口掛幢,代表這里準備講經(jīng)了。
大殿外面,還供奉一尊四面佛,由古德寺的一位居士請來。四面佛代表慈悲、仁愛、博愛、公正,供奉在室外,以輻射眾生。
古德寺受到特殊歷史事件沖擊,遺失了很多珍貴的文物,其中包括王羲之、鄭板橋的真跡。土地改革時期,出家人要還俗參加勞動。古德寺成為集中點,武漢各個寺廟的僧人們在這里做火柴、衣服、印刷。1974年,古德寺更是被武漢照相機廠征用,連大殿都變成了生產(chǎn)車間。
直到90年代后期,有比丘尼重新進駐,古德寺才慢慢修復,修建了念佛堂、天王殿等建筑,還有供居士短住的寮房。
現(xiàn)在的古德寺,有50多位比丘尼常住修行。年輕的20多歲,年長的有80多歲。
果妙法師說:“每年農(nóng)歷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,這三個月叫安居期。這個期間,雨水比較多,蟲子都跑出來了,佛陀怕傷害眾生,就要弟子定在一個地方不要動,安心修行。”
比丘尼們每天早上4點起床上早課,誦經(jīng)、禮佛、學習戒律,直到晚上9點,敲鐘休息。初一、十五,和每個周末,她們也和大眾共修念佛。
因為寺院建筑風格特別,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佛廟,跑來拍婚紗照,打擾了古德寺里的靜修。
“不希望年輕人到寺院來拍婚紗照,他們都是西式的穿著打扮,不符合寺院的教理,顯得不莊重。”
古德寺是中國唯一、世界唯二的印緬風格漢傳佛廟。為了保護和傳承,寺院的比丘尼們?nèi)栽谒鸭瘹v史資料、修復重建中。
“我們這30多年一直在為寺院呼吁,想把這么好的建筑保護好,給后人留下一片凈土。”